資本市場最大的魅力就是變幻無常,這也是最吸引小編的地方。本輪行情從7月22號啟動,並最終突破了2300點,這讓習慣了多年熊市的股民們歡欣不已,國泰君安也適時拋出了“5000點牛市論”。然而就是在市場相信牛市已經到來的時候,9月16日的一根大陰線瞬間又讓股民打了個激靈,原來“熊還沒有走遠”。
  後面的腳本就是大家所看到的,多家券商機構加入“多空論戰”。大多頭國泰君安依然看準牛市,而大空頭申銀萬國則說“糟糕的經濟數據封殺了指數的上行空間”。安信證券、民生證券等則表現較為謹慎。一時間,投資者感到茫然,到底該聽誰的呢?
  本輪行情的兩個背後邏輯
  在市場中混了多年的小編經常聽到一些資深投資者說:“把握趨勢,順勢而為”。什麼是趨勢呢?小編認為,就是一輪行情的邏輯起點,如果當初牛市者熊市的背後邏輯沒變,基本上趨勢還會延續。那麼我們先捋一下本輪行情的背後邏輯是什麼。
  此輪行情的的邏輯起點之一就是港滬通的開啟。還記得今年4月媒體對港滬通的大量報道嗎?比如會吸引多少外資進入,另外觀察內地金融指數和恆生指數,就會發現它們在今年3月就已經開始觸底,而當時A股仍在2000點附近進行著拉鋸戰。
  作為權重的金融股的提前見底,也已經封鎖了大盤的下跌空間,為此後的行情奠定了基礎。因此,此輪行情並不是從7月22日開始的,而是從4月份就已經開始。而A股的特色就是“見光死”,隨著10月份滬港通開啟日益臨近,獲利的QFII資金自然會從重倉股中出逃。QFII的重倉股是金融股,因此可以看到,近幾天跌的最凶的是銀行和保險股。而港股主要來自於國際資本,更加機動靈活,早已提前於A股數天前見頂。
  至於7月底之後的行情,券商報告和媒體的渲染的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國泰君安的牛市論的重要依據是:“無風險利率的下降導致牛市”。這個話比較拗口,小編用大白話解釋一下。我們國家的經濟主要靠投資帶動,隨著前幾年房地產行業的火爆,很多銀行理財資金,信托資金進入了房地產。這些資金不但收益率高,而且基本上“剛性兌付”,因此推高了無風險利率。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期,“剛性兌付”被打破,無風險利率也開始降低,因此這些資金進入價格窪地——股市。
  因此,幾家券商就開始因為這個問題打起架來。看牛市的券商說,未來無風險利率將會繼續下降,因此牛市才剛剛開始。看謹慎的券商說,市場利率並沒有降低,無風險利率的下行需要改革的推動,改革的成功才是牛市的基礎。看熊的券商則認為,無風險利率是降低了,但是7、8月份的經濟數據那麼差,而且今年GDP7.5%的目標據說很難完成,牛市根本沒有基本面的支撐。
  大家現在看到了吧,儘管幾家券商打得不亦樂乎,但是其實沒有根本大的分歧。此輪行情的另外一個邏輯就是,房地產炒不動了,所以股市牛起來了,但是能牛多久呢,券商就有了分歧。
  另外說明一點,券商之間展開多空大對決,券商的策略報告用詞更是激情澎湃,後面的背景其實是為新財富排名而拼命拉票。
  經濟轉型期有無牛市?
  對於第二個邏輯所產生的問題,我更願意用“經濟轉型有無牛市”這個問題來替代。大家都知道,我國長期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,而且也心知肚明這種模式不可持續,因此需要經濟轉型,大力發展新興產業,傳統行業依靠產業升級,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來提升競爭力。因此大家可以看到,更加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在過去兩年中走了一輪大牛市行情。因此,其實A股已經牛了兩年多了,但是被主板市場的走熊所掩飾了。
  而在7月之後的行情中,走的最牛的也不是代表創新力量的創業板和中小板,而是主板市場的鋼鐵、航運、金融這些傳統行業中的低價股。儘管估值低、股價便宜,但這些行業顯然並不符合經濟轉型的大背景,況且在房地產不景氣的情況下,這些行業更是缺乏業績想象空間。可是,已經走牛兩年的創業板的市盈率普遍是六七十倍市盈率,遠高於國外同行業水平。
  因此說,轉型並不是一個口號,需要背後的科研能力、市場競爭環境、人才培養、資金等配套的東西作為支撐。對了,轉型是否成功還需要運氣和勇氣。小編曾經對日本和中國臺灣的轉型期做過研究。在日本長達二十幾年的轉型期間,股市無整體牛市,指數表現為整體性低迷,只有一些大消費行業和新興產業出現機會。背後的原因是,經濟轉型就意味著“涅盤重生”,而傳統行業的投資回報率逐漸降低。
  把握改革主線,就能跑贏大盤
  需要指出,中國的經濟轉型也不能完全和日本類比。因為中國的國土廣闊,地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平衡,傳統行業可以通過地區轉移來消耗掉過剩產能。此外,中國人勤勞聰明,只要進行徹底改革,政府簡政放權,釋放市場活力,中國存在著巨大的改革紅利。
  看完小編以上的分析,如果您還沉浸在牛市的幻覺當中,那隻能說明入戲太深。不過,也不必太過於悲觀,小編剛纔提到只有加快改革,中國經濟才可能轉型成功,A股才可以最終走牛。而其實今年以來市場一直在圍繞改革進行,包括誕生很多牛股的軍工改革和國企改革。因此未來只要牢牢把握改革這條主線,就可以跑贏大盤。
  未來小編比較看好的是土地改革和能源改革,可以關註概念股。另外,儘管經濟轉型無牛市,但是有強大“護城河”的消費類行業仍是最好的防禦品種,一些高成長類的新興行業也會出現大牛股。
  新京報記者 白金坤
  編輯:陳思  (原標題:還在幻想牛市?可別入戲太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buqmxfvor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